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东北与太原市正东,与寿阳县西南的交界处,西距太原市22公里,南距晋中市榆次区17公里,北有307国道擦肩而过,南临太旧高速公路榆次出口,中有北山路直通榆次,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森林公园范围内无居民点。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 3667.5 公顷,按地理位置分为四大景区:乌金山景区、要罗山景区、田家湾景区、百草坡景区。
乌金山景区,区域面积2650.1公顷,地理坐标东经112°41′46″—112°40′43″,北纬37°48′43″—37°53′05″。四界范围:乌金山景区北门(沿榆次区与寿阳县交界线至)榆次泽森煤矿旧址(沿乌金山林场与榆次乌金山镇西蒜峪村交界线经乌金山林场后沟管护站,乌金山景区东门至)乌金山林场、杜家山、后沟三方交界处(沿乌金山林场与乌金山镇杜家山村交界线至)林场、海底岭、大峪口三方交界处(沿乌金山林场与乌金山镇平地泉村交界线至)大峪口与平地泉交界处(沿大峪口村与乌金山林场交界线至)大峪口村与胡家湾村交界处(沿乌金山镇大峪口村与乌金山林场交界线经榆次坤源煤矿至)乌金山林场与西沙沟村交界处(沿乌金山林场与乌金山镇西沙沟村交界处经中林山四凹口至)黄土坡村、西沙沟、林场三方交界处(沿乌金山镇小西沟与乌金山镇结岭石村交界线至)榆次与太原市交界处(沿太原、榆次交界线至)原军事暗堡遗址(沿307国道至)乌金山景区北门。
要罗山景区:位于榆次什贴镇要罗村,区域面积556.6公顷,地理坐标:东经112°50′15″—112°54′29″,北纬37°50′13″—37°52′29″。范围包括乌金山林场要罗林区1、2、3、4、5、6林班的全部。
田家湾景区:位于榆次区田家湾村,区域面积:108.8公顷。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2°46′21″—112°47′33″、北纬37°48′26″—37°49′10″之间。四至范围:田家湾水库坝西北端(沿水库坝至)榆盂公路(沿水岸线至)榆次乌金山镇东、西左付俩村交界路口(沿村前道路至)榆次乌金山镇海底岭村前山沟口(沿乌金山镇西左付村蔬菜大棚园区路至)田家湾水库坝西北端。
百草坡景区:位于榆次区城东郭家堡乡源涡、百草坡村,区域面积352公顷,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2°46′47″—112°48′06″、北纬37°41′27″—37°43′01″之间。四至范围:郭家堡乡源涡村北到源高线与田间路交叉点(沿乡村公路至)源涡村37小班(沿榆次郭家堡乡源涡村与榆次郭家堡乡百草坡村交接线至) 郭家堡乡源涡村到乌源高线与田间路交叉点。
基于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优越的环境质量,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自设立以来,在贯彻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下积极开发森林旅游,已成为山西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第一节 自然地理条件
一、气候条件
四季特征
境内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全年总的气候特征是四季变化明显,雨热同季。一般每年3至5月为春季、6至9月为夏季,9至11月为秋季,12至次年2月为冬季。春季温度回升快,晴朗天气多,降水量少,蒸发量多,多数年份春旱。夏季温度高,降水量多。秋季温度逐渐下降,降水量减少,晴朗天气多,有的年份出现连阴雨。冬季温度低,降水量少,晴天、少云天气较多。
气温日照
历年平均气温为12 ℃,全年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零下6℃,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3.5℃。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的天数为187.4天。历年平均地面温度为12.5℃,地温变化大致与气候相同。地下温度冬季从地面向下递增,其它季节从地面向下递减,历年最大冻土深度90cm。累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662.1小时,最大年份2862.0小时,最少年份2475.3小时,一年中以5、6月份日照时数最多,2、12月份日照时数最少。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为438.7mm,年际差别较大,最多年份708.3mm,最少年份230.6mm。由于季风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占全年降水量的75%以上。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6%。一年中最大相对温度出现在8月份为73%,最小相对湿度出现在4月份为43%。年均蒸发量为2059.3mm,5月份最多为319.4mm,12月份最少为51.4mm。
风
年平均风速2.8m/s。其主要风向为东南风,频率为17%。月份平均风速以4月份最大为3.6m/s。历年最大风速为20.7 m/s。
二、水文条件
根据《晋中市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榆次区年平均水资源流量为9040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510万m3,地下水资源量为6530万m3,另外潇河年过境水量为1900万m3。
晋中市境内的河流都属于汾河水系,共有大小河流12条,其中黑河和涧河流经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黑河发源于晋中市境北部罕山,向西南至东沟,南流经平地泉、大峪口、小峪口至鸣谦镇流村注入涧河。全长15.5公里,流域面积39.1平方公里,流经土石山区和洪积扇倾平川区。涧河发源于寿阳县李家山,由沛霖乡王垴村入市境,向南流经西蒜峪、田家湾、峪头后折向西流,经鸣李、杨盘潜入地下。全长45公里,从田家湾以下成时令河。流域面积在晋中境内为124.5平方公里。
地下水贮存于风化裂隙带中,风化带深度一般不超过30m。由于岩性构造,地貌等条件的影响,不同地质时代岩性的富水性也不尽相同。
境内广布二迭系地层,大气降水渗入砂石裂隙水沿页岩层面流动,从地下侵蚀到隔水层的部位流出地表,形成下降泉。流量一般在0.11-1.38kg/s之间,富水性较弱。
田家湾水库位于涧河中游,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控制流域面积97km2,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涵洞三部分组成。水库总库容1137万m3,其中,防洪库容618.84万m3,兴利库容118.16万m3,死库容400万m3。水库防洪范围涉及太原飞机场,榆次区和太原市郊区的3乡23村3.2万人,石太铁路和南同蒲铁路6.8km,太旧高速公路7.6km,108国道5.2 km,耕地8.5万亩。大坝安全类别评定为三类坝,最高洪水位为953.98m。
目前水库大面积干涸,只有东边一小片区域有水,必须挖泥除淤,使水面充盈。
三、地质条件
地质年代
榆次区境内出露地层按时代远近依次有古生界石炭系(C)、二迭系(P)中生界三迭系(T),新生界第三系(N)第四系(Q)。石碳系上统太原组(C3t)主要的含煤地层,零星出露于乌金山镇的平地泉、侯家梁和施家凹以北地区的沟壑中。二迭系出露于北部山区,其下统下石盒子组(PX)分布于乌金山镇的施家凹、韩家岭、南梁和平地泉以东地带。其上统上盒子组(P2S)下段(P2S)分布于乌金山镇的赵家坡、黄土坡、北后沟和刺棘垴等地大面积出露。中段(P2S2)分布于乌金山镇的王垴、紫金山南部。上统矸峰组(P2Sh)分布于乌金山镇东蒜峪附近的沟谷中。
地质结构
区域构造上位于祁昌山字型构造东翼,山西多字型构造晋中挽近槽地的东北侧。区内从古生代到新生代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动,在长期不同应力作用下,形成了一系列的不同时代及不同形态的褶皱、断裂及其它构造形迹。境内主要构造单元为纬向构造。该构造从太原西山至榆次乌金山镇东蒜峪延构造线东西向分布,以较紧密平行排列的下压性、压扭性断层及相间排列的褶皱组成,形成一褶断群。其断层规模一般较小,大的断层有施家凹、下南梁正断层。这些不同类型的构造形迹控制了本区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单元的发展分布特征,对区域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储存起着主要作用因素。
地形地貌
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太行山西麓,地势北高南低,是中度切割的石质山、土石山区。境内以单面山为主,为构造作用所形成,岩层产状南倾,东西走向,主沟沿南北向发育,山脉属太行山西麓的支脉罕山山系。最高峰天台峰海拔1495.1米,最低处中林山脚下寺沟口,海拔805米。境内主要山头有中林山、龙王山、大洪山、紫金山,要罗山等。
田家湾景区在乌金山脚下,乌金山是水库的水源地。主要地形地貌为土石山向丘陵过渡地段,丘陵面积占该景区面积的96%。百草坡景区在乌金山东南面,主要为黄土丘陵区,是丘陵向平川延伸的过渡带。
土壤条件
榆次境内土壤分为三个土类,七个亚类,二十八个土属,七十三个土种,榆次地带性土壤以褐土为主。由高到底依次为山地淋溶褐土、山地褐土、褐土性土和淡褐土。本区域内只有三个亚类。
山地褐土分布在海拔1000-1600米之间,多发育在砂页岩风化物或黄土、红黄土、沟淤母质土上,土体干燥、较薄,自然植被稀疏。只有在山腰半缓地段,才出现土层较厚的土壤,土体中往往含有砾石,土体结构较差,呈块状或棱块状。
褐土性土在海拔850-1000米之间,广布于丘陵、沟谷和丘陵台原梁坡山前丘陵及洪积扇裙地带,土层较深厚,为几米至几十米,质地轻而疏散多孔,通透性良好,粘着力强,侵蚀能力强弱。
淡褐土在海拔790-850之间,主要分布在百草坡区域内。该土壤多育在洪淤沉积的黄土状母质上,在洪积扇形部位的下部也多有洪淤母质发育的淡褐土。由于地势较平坦,侵蚀轻微,有深浅不等的季节性流水划割而成的切沟。
四、植物资源状况
植被特征
乌金山森林公园属华北植物区系,灌丛植被区。区域内森林植被以天然和人工为主,主要树种为油松、侧柏、白皮松、刺槐、山杨,分布丘陵沟坡。从整体看不论是天然植被,还是人工植被,分布相对集中,形成了林草各异,景色不同的景观。基本特征为三季有花,四季有景。春天山花烂漫,夏季浓荫蔽日,秋来五彩斑谰,冬日萧瑟肃穆。
主要植物种类
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以自然植被和栽培植被为主。植物种类有250余种,隶属44科99属。乔木林以油松、白皮松、侧柏为主,其它植物种类主要有丽豆、黄刺枚、沙棘、山杏、山桃、樱桃、丁香、棠梨、山丁子、绣线菊、胡枝子、党参、柴胡等,特别是以国家濒危植物丽豆,世界珍奇树种闪金柏,国家二级保护树种白皮松闻名。
植被类型
木本植物群落——一主要分布在海拔l000m以上的中山区域,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植被有油松、侧柏、白皮松等,林间草地上,生长着山桃、山杏、沙棘、黄刺梅、铁杆蒿和野蔷薇等。
草灌植物群落——一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000m的低山和丘陵沟坡上。主要有沙棘、黄刺梅、山桃、山杏、刺槐、虎榛子、胡枝子和山荆予等灌丛林,草本有狗尾草、黄背草、苦荬菜、蒲公英、土麻黄、败酱草、茵陈蒿、小根蒜、白羊草、铁杆蒿等。
草甸植物群落——一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生长着柽柳、青蒿、披碱草、三棱草、艾蒿、沙打旺、草水樨、苜蓿、野菊花、猪毛菜等喜湿植物。
五、动物资源
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山峦起伏,林木茂盛,地理环境优越,自然生态良好,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根据公园野生动物的专项调查,区域内野生动物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有飞禽走兽、昆虫等动物50余种,如金钱豹、狼、狍子、獾、野猪、狐狸、刺猬、雉鸡、灰鹳、环颈鸡、野兔、松鼠、石鸡、蛇类、老鹰、黄鹂等。其中金钱豹、雪貂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雉鸡、灰鹳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